4749
浏览湖南园区网经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授权,委托发布今日在接受媒体关于“换电扩大朋友圈”的采访时观点:
目前纯电动汽车行业赛道卷得越来越拥堵,各车企寻求突破,换电模式成为突破方向之一。
换电模式,表面上有利于争夺用户,尤其是带有商用性质的网约车用户。但是实际上对用户带来的效益有限,并且与车企回收换电站成本存在冲突。
具体来说,换电模式存在换电悖论,即换电站门可罗雀,换电就可以很快,确实能为用户带来分秒级的用户体验,但是换电如果生意惨淡,重资产的大量电池投入对于车企来说,就很难收回成本。
反过来,如果换电站投资布局较少,换电站生意好,门庭若市,则用户排队换电必然费时间,换电的便利性优势也就难以体现。
也就是说换电悖论决定了换电模式,要么多建站赔钱,要么少建站优势不在,而很难发展起来。
曹广平还进一步分析认为,实际上换电模式存在以空间换时间上的高成本。
其全部换电时间,并不仅仅是2-3分钟的换电时间,而应该是“去换电站时间+可能的换电排队时间+纯换电时间+离开换电站返回时间”的总和,这个总换电时间,与换电站/换电车辆的密度比以及绝对密度有着莫大的关系。
换电站相对布点越多,才能换来换电时间的减少以及来去换电站的时间较少,但是这却意味着大量布局换电站的高成本。
而换电站布局很少,则车辆来回去换电站的距离和付出的时间都会较大,甚至因为换电车辆较多,很多时候就需要排队。这样的时间成本如果过大,则用户还不如选择投资更少、分布更广的快充模式。
关于换电成本,曹广平认为与充电相比,会比较容易评判。换电模式势必增加备换的电池,这些电池里含有大量的锂等贵金属。而充电桩多布点,则可以看作是进行较多的铜电缆敷设。即换电、充电模式的成本之争,本质上是换电的锂综合成本和充电的铜综合成本之争。显然前者更贵,且目前锂电池寿命较短和难以回收,后者的铜寿命超长且几乎可完美回收循环起来利用。两种模式的成本相比,高低立判。
关于电池标准化,曹广平解释说,大家看到目前铅酸电池经过百年发展,基本已经实现了标准化。但是锂离子动力电池,目前技术还未稳定,在安全性、能量密度特性、一致性等方面实际上还未完全满足车辆要求,因此技术是没有稳定下来的,也就不可能实现完美地标准化。
在安全性更好、能量密度更大的固态电池出现前,锂离子动力电池基本很难实现稳定的标准化。同时市场上各种车,用途不同、场景不同、用户不同、级别不同,也造成车辆的电池包络形状以及充电速度等不可能完全相同,也很难标准化。大家看同一车企内部的车型,目前也没有完全统一其电池包,也是这个道理。
曹广平认为,超级快速充电确实是部分车辆的细分需求,值得发展,比如商业化的一部分乘用车,网约车等就是例子。但是这一需求并不完全普遍,普通上下班的通勤用户,对此需求并不大,只是偶有需要。所以800V快充,有一定的部分应用,这是其市场特点。这部分用户确实与换电用户,有一大部分的重叠,事实上也就对换电模式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挡。
并且认为,快充技术总会再发展再提高,比如30分钟充电80%、15分钟充电80%、10分钟充电80%等。但是换电技术发展,由3分钟向1分钟发展,对用户的体验感觉并不再明显。